『我讓你覺得失望嗎?』
有時候,我也想要問我那個心高氣傲的媽媽這個問題。
24歲,半大不小的年紀。
某某的小孩剛醫學系畢業。
某某的小孩剛碩士畢業。
某某的小孩找到穩定的工作。
某某的小孩計劃結婚。
你哪個朋友已經當外婆。
『我讓你覺得失望嗎?』我不知道。
最近的我的確對自己徹底失望,還帶著點自卑。
約莫是從一個月前,
facebook被畢業照、論文照、口試狀態、醫學生的受袍儀式,
瘋狂洗板留下來的小小症候群。
學士畢業證書就像是掛在驢子前面的紅蘿蔔,
越是往前狂奔卻怎樣都撈不到。
工作0分 學歷0分 愛情0分
能夠拿到100分的大概只有體重。
明年不肖弟弟拿到證書,下一步就應該是出國進修。
父母也想回台灣定居過退休日子。
這幾個月我媽一直問我,到底是想留在香港還是回台灣?
老實說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這個問題讓我想起錢鍾書的圍城:『城內的人想出來,城外的人想進去。』
在台灣的朋友,被整體惡劣的社會環境困住。
拼命告訴我,好不容易人都在外面,何必要回來。
香港的朋友卻嚮往台灣的環境,鼓勵地說, 我就是夢想在台灣居住。
你可以回去當然回去。
當然,我懷念台灣的食物、台灣的朋友甚至台灣的空氣,
但是,近鄉情怯。對於回台灣我也同樣恐懼。
從17歲來到香港到現在,我現在會的生活技能(如果有的話)都是在香港培養的。
要我回台灣,無疑是二次移民。
台灣,對我而言同樣生疏,唯一不生疏的只有食物。
要重新再學一次,如何在新的城市生活。
我甚至不會騎腳踏車沒有駕照,幹,我死定了。
來了香港幾年,我一事無成。
就只會講廣東話。
待在香港,我會講流利的國語還叫做有個長處。
回去台灣,會講廣東話有屁用。
大學生 (?)
在街上招牌砸下來,10個裡面有5個大學生4個碩士生 還有1個博士生 。
我是實實在在的恐懼回台灣這件事情。
但是,留在香港,死路一條。
再怎麼計算,我一個人微薄的薪水根本負擔不起房租水電。
如果沒有人跟我一起合宿,我真的只能去睡大馬路上。
這個城市的喧囂繁華,我只能有距離的觀望,卻絲毫無法融入。
7年,已經7年了。
即便我能夠在這個城市來去自如的生活。
我依然時常在某一刻感到強烈的格格不入。
對於未來的不安,追逐不了的時間,恐懼流逝的金錢。
那是一種,就算站在車水馬龍的人群中,窒息感忽然竄起大口吞噬我的恐怖。
我曾經認真的跟我媽說過,
我想我真的無法在香港生活。
這個城市帶給我一種窒息感,我無法呼吸。
我不快樂,我只感受到寂寞。
但是,當大批大批的台灣人想衝出那所謂的鬼島時。
我卻只想軟弱的回到那個小島,那個有母親氣息的海島。
無法在香港生存的我,註定是個失敗者吧。一個被城市淘汰的失敗者。
五月天怪獸寫了一首歌『生存以上,生活以下』。
我知道,如果我待在這哩,就只會像歌詞內容那樣。
奄奄一息的在這美麗的香江努力賺取生存的機會。
我能怎麼做? 我該怎麼做? 我可以怎麼做?